最近有篇文章,刷屏了很多人的朋友圈。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做,《第一批扛不住的企业已经开始倒bi》。文章称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微观层面开始显现,第一批扛不住现金流压力的企业已经开始倒闭。然后举了两个例子,一个是知名IT 机构“兄弟连教育”,一个是“北京 K歌之王”。
我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就发现,这两家企业之所以会倒闭,真不能怪疫情影响。比如兄弟连教育,一度是中国最大的PHP培训学校,但一看它的财政情况,你就会发现猫腻在哪。
在2017年,兄弟连上半年利润是-2155.3万元。而在2017
年 4月,兄弟连创始人李超,与投资公司签协议,承诺2017年利润不低于2600
万。为了完成对赌,他大手笔投放广告,薪聘请了许多“能人”冲业绩。事后证明这些能人在短期内确实起到了效果,结果到了 2019年,钱砸没了。在这期间,兄弟连尝试过一系列的自救手段,像是缓发工资、压缩团队等等,但仍然没有改变公司走下坡路的局面。
2020年,国内遭遇“肺炎”,全国各地停工停学,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...
所以,疫情真的不背这个锅,再说了,疫情爆发至今还不到一个月,昨天深圳这边刚复工,它2月6号就宣布倒闭,怎么说都不合常理。
至于第二个例子k歌之王,在这就不多赘述了,毕竟现在的娱乐方式太多太多,ktv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首选。按照我个人的猜测,它是想趁春节聚会打一场翻身仗,结果疫情影响之下,翻身没戏,反而倒闭了。而这两家企业的倒闭,也只是疫情之下,万千企业的一个缩影。
知乎上有个问题——这次疫情,可能会带来多少经济损失?
看完之后你会发现,各行各业都会遭受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失,谁也逃不掉。而打击最致命的,就是中国的服务业,首当其冲的就是餐饮业。数据显示,2019年餐饮收入约4.67
万亿元,整个2019 年春节假期的销售额贡献占全年的15.5%。根据往年比例估算,2020
年春节单餐饮收入预计会达到七千多亿元。而受到疫情的冲击,整个餐饮行业预计仅7 天内就会有5000亿元的损失。
但相比服务业,制造业受疫情的影响会更大,为什么呢?
服务业的载体是人,疫情期间无法提供服务,交易停滞,但是疫情一结束,可以马上恢复,迎来报复式消费。而制造业的载体是货,短期内,之前的库存还可以撑一阵子。但是因为疫情期间停工无法生产,之后会带来一段时间断货,断货又会带来客户和供应商的迁移,中期影响比较大。那么,在这种情况下,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,该如何展开自救活动呢?
我的朋友刘润老师,就在他最近的一篇文章里,给到了一些观点,我觉得很不错,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,希望能给到你一些启发。
首先,救命。救命,就是活下去。一旦出现失血的情况,关键就是立刻止血,而不是左分析右分析但是没结论。对于制造业而言,如果员工、供应商没了,可能很快就死了。所以在企业内部,你可以立即做这些事情:首先统计分析员工的到岗情况。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。
如员工中有湖北、武汉籍较多的现象,就要有预案。而如果这其中涉及到企业的关键人员,要更为重视。是马上启动其它招工招员来补充,还是调整内部生产经营?
其次,对延迟开工、停工的影响进行测算。测算什么呢?一是因假期延长可能造成的影响;二是可能继续停工会造成的影响。这其中的重点是成本支出、订单交付等情况。成本要考虑如何控制、订单要考核梳理。特殊情况必须要与客户进行沟通,延期交付,避免违反商业条款而引起额外风险。
此外,还可以做一次全方位的压力测试,包括短期、中期、而且以销售下跌为前提做预测。
比如:现金流怎么样?销售周期怎么样?成本变动怎么样?利润率的变动怎么样?等等。
为什么要这样做?
因为一旦出现销售下跌而成本、费用不能控制的话,对企业来说是极其危险的。
其次,治病。员工和供应商,是制造业的源头,是命。但是,对制造业而言,源头控制住,货还要能流出去,钱才会流回来,这是治病。治病,就是好起来。血管堵塞,关键是安装支架,而不是少油少盐。
在销售端,怎么做?
先进行一次全面、详细的销售盘点,重点关注这些方面:评估销售区域与“疫区”的重叠度。重叠度越大,那么风险、压力越大,要迅速进行调整;评估外部销售渠道,对受影响大的渠道,要进行调整;评估商品的销售流速,调整产品加价倍率。这个时候,越高的产品加价率,销售将实现得越慢、库存将累积得越多。关注库存,如果库存超过一定的界线,要迅速清理。
在销售端,风险时期,要敢于调整渠道结构,除非直接利好行业,都要有长期准备,一定不要指望短期内恢复。